如今市场已经开始流行食品“身份证”了,食品“身份证”可查追食品源头信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瘦肉精是大家都熟悉的。曾任福州市贸发局副局长、福州食安办主任的曾志清说:“瘦肉精是慢性毒药,在开展餐桌污染整治前,我自己吃肉都有些怕,看着碗里的瘦肉就想到瘦肉精。”他告诉记者,最初监管部门对生猪瘦肉精检测还没有先进设备,没办法,只好想了个土法,找一个45度斜坡,然后把猪往坡上赶。爬不上去或上坡很吃力的,就是注射了瘦肉精的猪,因为这类猪臀部都偏肥大,爬坡吃力。如今科技发达了,检测瘦肉精并非是件难事。只需有瘦肉精检测仪通过对生猪的尿检,便可在几分钟内快速测出瘦肉精。
如今,对瘦肉精的检测和监管又更加严格了。3月25日下午,在福州最大的生猪基地福清渔溪屿兴禽畜场,记者看到,每头生猪的耳朵上都有个小蓝标。这小蓝标可是猪的“身份证”,用二维码将信息植入到芯片里,里面记录着猪是否生病以及注射疫苗等情况。在屠宰场宰杀时,可查询到每头猪的信息,如果发现问题猪肉,监管者可以迅速查追源头。
这种给食品上“身份证”的做法正在我省逐步实现。今年9月份后,福州市民买肉,可根据肉品上的安全追溯码,借助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等,查询到包括零售商家、批发商、屠宰的加工企业以及养殖场名称,肉品屠宰、批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相关部门还可利用追溯查询功能,实现对问题肉溯源、追踪召回和对各个零售终端的准确定位,从加工到批发零售将可实现动态监管。
同时,在全省九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都在分批建设肉品追溯系统,厦门、南平和龙岩市将在6月底前追溯系统整体正式运行,泉州、莆田、漳州、宁德、三明在年底将完成该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