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主打"健康牌"的茶饮料逐渐成为消费者宠爱的饮品。实际上,记者调查中发现,目前茶饮料市场仍存在茶粉、食品添加剂配制等现象,茶多酚含量低等不少问题,与消费者心中的健康饮品并未画上等号。
无论是大型超市还是街边小店,琳琅满目的茶饮料摆满货架,占据饮料柜中的主角位置。茶饮料的品种更是丰富多样,绿茶、红茶、茉莉花茶、乌龙茶、柠檬茶等竞相争艳。但是各品牌茶饮料成分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某地区,记者发现大多茶饮料配料表更多是白砂糖、食用香精与柠檬酸钠、柠檬酸、安赛蜜等食品添加剂。与茶相关的标注也五花八门,有的企业标注茶叶(绿色、红茶等),有的企业标注茶粉、茶浓缩液。
目前市场茶饮料配料表标注差异的主要源于茶饮料两类不同的加工工艺。第一类是使用茶粉或浓缩液加入香精色素进行简单的勾兑,营养价值较少。另一类是茶叶自然抽出工艺,通过茶叶浸泡尽可能多地提取出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等有益健康的营养素,营养素相对丰富的。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茶饮料配料表标识五花八门,作为衡量茶饮料最重要的指标--茶多酚含量更是让人如坠云里。如多数品牌茶饮料企业以"富含茶多酚"等宣传语掩盖茶多酚的真实含量,或者干脆隐去不标。
其实,我国《GB21733-2008茶饮料》茶饮料国家标准中对茶多酚含量做出明确规定:要求茶饮料(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应≥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应≥500mg/kg;乌龙茶的茶多酚含量≥400mg/kg;红茶、花茶茶多酚含量应≥300mg/kg.对比茶饮料国标,雀巢、东方茶树的产品都低于国标,只能归为调味茶饮料。其他品牌更不必说,基本上在标签上都标注调味茶饮料。
科昊为你推出茶叶检测仪, 主要针对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等茶叶中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重金属铅、硝酸盐、亚硝酸盐茶多酚等项目的检测。